公告快訊
Announcements
Announcements
發文日期 : 2025/8/6
文/南洋台灣姊妹會TASAT、移民移住人權修法聯盟、移民青年倡議陣線
制度放任詐騙蔓延,移民工成高風險對象!——南洋台灣姊妹會公布首份《移民/工詐騙之制度性風險報告》,揭露政府反詐盲區
Ah Lai是一名泰國籍無證移工,她在訪談中說,「我聽朋友說,有人被騙去做一份工作,結果雇主根本沒發薪水。他去找仲介反映,也完全沒人處理,最後那個人只能逃跑,自己去找別的工作….。我當初離開第一個雇主,是因為他常常用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扣我薪水,根本沒好好給錢…..我們找工作的時候,根本無法判斷是不是詐騙,但也只能硬著頭皮試,沒有別的辦法……」
台灣社會強調打詐、政府宣稱「全民防詐」,但長年忽略了一群最需要保護的人。南洋台灣姊妹會召開記者會指出,針對婚姻移民及移工族群,政府在詐騙偵測、語言協助、通報機制上處處缺席,導致受害者不但得不到協助,還可能因此被懷疑為詐騙共犯。
南洋台灣姊妹會(以下簡稱姊妹會)理事長洪滿枝表示,姊妹會歷時一年完成全台首份《在台移民/工詐騙之制度性風險調查報告》,揭露詐騙風險中移民工的脆弱處境,也是反詐制度中,第一次真正傾聽她們的聲音。她指出,無論是婚姻移民、移工,甚至是來台留學生,雖然來台目的不同,卻同樣面對資訊落差、法律不對等與語言障礙等結構性困境。也正因如此,姊妹會關注的不只是婚姻移民,也投入移工的權益倡議。
今天參與記者會的成員,包括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立法委員王育敏及林月琴,以及移民移住人權修法聯盟、移民青年倡議陣線、新移民勞動權益促進會、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等長期關注移工與新住民議題的團體。
被遺忘的風險族群:政府統計與打詐策略忽視移民工
姊妹會公布的報告指出,截自2025年6月,台灣的移民移工人口估計超過145萬人,其中婚姻移民約61萬人,移工84萬人,接近總人口的6.3% 。內政部警政署打詐儀表板最新統計,最常見的詐騙類型為「假投資詐騙」、「網路購物詐騙」與「假交友(投資詐財)詐騙」。然而,這項官方統計並未以移民/工身分作為分析維度,未能揭示婚姻移民與移工的受害樣貌,使得反詐策略難以針對高風險族群制定有效對策。
姊妹會執行秘書周慧盈指出,移民工的受詐騙樣態,除了生活中常見的詐騙陷阱,更有來自制度本身的風險。本次調查發現,移民工受詐可分為兩類:一是「日常生活詐騙」,如購物、交友、贈品等情境;二是「制度性詐騙」,反映政策漏洞如何讓移民與移工長期暴露於風險,甚至被迫成為失聯或無證者。
調查數據顯示,有32.5%的案例為詐騙者冒用朋友或家人的帳號,假借名義要求借錢或匯款;28% 則與假仲介或虛構工作職缺有關,移工支付高額手續費後卻發現根本無工作可做。另有 18.1% 的受訪者曾在社群平台上遭遇戀愛詐騙,被假冒的情人騙取金錢;17.3% 因參加促銷活動或申請免費贈品而洩露個資;更有 11.9% 的受訪者表示,曾因借出或販售銀行帳戶而被捲入詐騙案件。
周慧盈進一步強調,竟然有近三成(28%)的移民工,曾遭遇工作仲介的詐騙,這些詐騙以「轉職」、「代辦合法文件」、「引介高薪工作」等話術為餌,收取數萬元費用,將移工推向黑工市場、非法就業或無保障的勞動環境。
圖:婚姻移民與移工遭遇的詐騙類型
當問到,「在你或你的朋友曾遇到的詐騙中,詐騙者是如何取得你的信任?」28.5%的移民與移工表示,曾遭遇假冒政府或公司名義的詐騙,20.9%則看過詐騙集團提供看似真實的假證件或文件。這表示政府在移民工防詐行動中的缺席,反而變成詐騙者最好用的工具。
若不幸受騙,33%的受訪者選擇尋求朋友或同鄉協助,23%的人表示會向在地移工或移民團體求助。相較之下,只有13.7%的受訪者會選擇報警。這項結果點出一個長期被忽視的事實:在缺乏語言、文化理解與信任感的情況下,官方機制往往不是移民工第一時間能依賴的選項。
個案縮影:漁工在海上被冒名,回到岸上才知家人被騙
周慧盈表示,「我們不是在看一兩個案例,而是看見一整個系統怎麼把移民、移工推進詐騙陷阱,卻又對他們的受害視而不見。」訪談中的受騙案例,都不是偶發故事,而是數百起同樣經驗的縮影。
她提到,遠洋漁工的處境就是最鮮明的例子之一。漁工長期斷訊於海上,連自己的身份被盜用都無從得知,成為詐騙集團眼中最無法反抗的「最佳目標」。姊妹會在高雄訪談一位印尼漁工 Muhammad,他說:「詐騙者知道我在海上沒網路,就冒用我的照片和名字開了假帳號,傳訊息給我親友說我出事需要錢。等我靠岸時,才發現家人早就受騙了。」
『如果政府持續將移民與移工排除在打詐策略、統計與資源配置之外,未來我們所看到的受害,將不再是「個案」,而是制度默許下的「常態」。』
國家製造了移民工的詐騙樂土
姊妹會創會成員、政大社工所教授夏曉鵑,同時也是這份報告的研究者之一,她說,「移民工的詐騙,其實是國家製造的詐騙樂土。」她形容詐騙移民工的體系就像是癌症一樣,癌症簡單的來說就是身體某部分的細胞,因為環境惡劣,而慢慢產生變化,當環境遲遲未改善,壞細胞就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終於變成癌症。
她認為,解決移工與移民的詐騙問題涉及資訊權、公平勞動條件、勞動政策及求助管道的不完善,因此,姊妹會提出四項政策建議,包括:強化多語言資訊的傳遞與管道,提升與移民、移工團體的合作,建立友善移工與新住民的檢舉與通報機制,改善移工脆弱的勞動條件。
政府尚未做,民間已打前鋒
夏曉鵑同時也分享姊妹會近年來所做的事實查核與移民工防詐行動,包括以印尼母語錄製星座影片,以信任圈建立印尼文查核臉書社團,培力金融防詐種子講師,走入社區宣導,辦理工作坊等。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TFC)教育部門主任陳柏樺表示,打擊假訊息不能只靠查核,必須結合社群參與與在地媒體素養資源。TFC自2023年起與姊妹會TASAT及印尼MAFINDO合作推動識讀計畫,今年更在台北論壇分享成果,獲越南、菲律賓查核組織高度關注,未來將持續深化合作、守護資訊安全。
新移民勞動權益促進會創會理事長王娟萍則分享,一名來自中國的婚姻移民在丈夫過世後,因當時法律規定而失去居留資格,成為「黑戶」,無法合法工作或申請福利。她曾因聽聞移民署貪汙案中有「成功買戶籍」的案例,差點落入詐騙陷阱。
王娟萍指出,即便相關法律已修正,詐騙集團仍持續利用婚姻移民對合法身份的迫切需求行騙。制度漏洞、資訊落差與過去的錯誤印象,使許多弱勢移民長期暴露於風險之中。
貧窮與制度陷阱 使得詐騙乘虛而入
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吳靜如指出,移工難以取得正式貸款,又不熟悉金融法規,往往在財務壓力下誤入非法借貸或販售帳戶等陷阱,進而影響居留身分與未來生活。
她直言:「無論自願與否,問題根源都是貧窮;但在法律眼中,貧窮從來不是被原諒的理由。」但這也突顯出,若缺乏金融保障與制度支持,移工將持續暴露在高風險的詐騙循環中。
長期投入移工庇護與勞權倡議的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汪英達主任指出,他指出,移工來台後即陷入制度性陷阱:非法仲介費盛行、借貸管道封閉、轉換雇主困難、遭控失聯即失去合法身份,讓詐騙集團有機可乘,甚至發生誘騙監禁強迫勞動。制度本身充滿了陷阱與問題,讓移工一到台灣,就成了各種剝削的肥羊、詐騙、強迫勞動與人口販運的受害者。政府有絕對的責任嚴格執法與改善。
由移民二代組成的移民青年倡議陣線劉千萍理事長表示,姊妹會的調查報告,揭示了詐騙的天羅地網利用了移民工在諮詢不對等、語言差異、社會網絡的特性,打詐政策不該把移民工當成是局外人。
打詐政策的制定,應當更貼近移工、移民的受騙、互助經驗,讓移民工防詐騙的社會安全網得以建立。
姊妹會希望立法委員和相關部門能正視移民工制度所造成的詐騙深淵,盡快補正這場集體忽視,防詐宣導要能進入非中文使用社群,要建立讓人敢報案、不怕被罰的通報申訴機制,正式統計移民/工受害情形,更重要的是打破剝削性處境的勞動與居留制度,希望立法委員和相關部門能正視移民工制度所造成的詐騙深淵。
立委參與|王育敏,林月琴
團體參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新移民勞動權益促進會、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
◆資料來源 :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移工入境規定多,有任何移工引進問題,人力萬事call萬通 服務專線0800-600-885
人力仲介 |外國人、 外籍看護工、 家庭幫傭、 產業廠工、 監護工 、人力派遣、創業加盟、移工宿舍 、農業移工 等最棒的外籍移工申請 服務請找萬通人力 移工仲介
加入Line@官方帳號 好友 或
搜尋 ID @manstrong_885 獲得更多移工相關資訊!
更多【移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