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日期 : 2025/8/21
文/尤慧婷

圖片來源:Pexels
在現代職場中,團隊合作與專業表現應該是工作的核心。然而,仍有不少人因為長期承受不公平對待、惡意排擠、言語羞辱而陷入痛苦的職場霸凌情境。職場霸凌不僅影響個人身心健康,更可能削弱團隊士氣,甚至引發企業的法律風險。了解職場霸凌並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已是每位上班族必備的自我防衛能力。
一、什麼是職場霸凌?
職場霸凌指的是在工作場所中,持續且帶有敵意的行為,導致某員工在心理或身體上受到傷害,甚至影響其職涯發展。這不只是「不喜歡某個同事」或偶發的爭執,而是基於權力不對等或職場結構性問題所產生的長期壓迫。
常見的職場霸凌型態包括:
- 言語羞辱:在公開場合辱罵、諷刺或貶低個人能力
- 排擠孤立:故意不與員工溝通、排除在團隊決策之外
- 工作刁難:給予過多、過難或不合理的工作要求
- 過度監控:對某位員工進行不必要的高壓監督
- 公開羞辱:當眾發表貶低人格的言論
這些行為長期存在時,往往會讓受害者出現焦慮、憂鬱、失眠,甚至被迫離職,對個人與組織造成雙重損害。
二、法律上如何認定職場霸凌?
雖然台灣目前尚無專門的《職場霸凌防制法》,但相關法律已能部分處理職場霸凌事件:
- 《勞工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之一:雇主必須採取措施預防職場心理危害,否則可能被罰鍰。
- 《民法》第195條:若人格權遭受侵害(例如長期羞辱導致精神受創),受害人可以請求精神賠償。
- 《刑法》:霸凌行為若涉及公然侮辱、強制、傷害或恐嚇,可能構成刑事責任。
- 《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2條:若霸凌行為帶有性別歧視或性騷擾成分,雇主需啟動調查與保護措施。
實務上,已有案例顯示主管長期在會議中公開辱罵員工,導致對方罹患憂鬱症,法院最終判決公司必須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這證明法律雖未明文定義「職場霸凌」,但仍能透過現有法規保護勞工。
三、員工如何自保?三步驟對應霸凌
面對職場霸凌,沉默只會讓問題惡化。建議採取以下三步驟:
- 蒐證:儘量保留事件相關證據,例如錄音、LINE對話、、Email、監視器影像及目擊者證言。切勿只依口頭陳述,書面化證據能大幅提高後續申訴成功率。
- 內部通報:公司應設有性平委員會或(EAP)申訴窗口,員工可正式提出調查請求。通報時請以書面文件呈現,避免被輕易否認或忽視。
- 外部求助:若內部處理無果,可向勞工局、法律扶助基金會或勞資爭議調解委員會尋求協助。法律專業人士能協助分析是否涉及民、刑事責任,並協助申訴或訴訟。
💡 提醒:每一階段都要「留下紀錄」,即使霸凌者是上司,也無法免責。
四、雇主與人資應如何預防職場霸凌?
企業要維護健康職場文化,不能只依賴事後補救,必須提前建立防護機制:
- 制定反霸凌政策:將「零霸凌」原則納入員工手冊,並附上具體行為範例及處理程序。
- 完善申訴與調查機制:提供匿名通報管道,並在接獲申訴後 3 日內啟動調查程序,避免事件擴大。
- 定期教育訓練:為主管與員工開設課程,培養尊重文化與法律意識,減少不當管理行為。
- 懲處與心理輔導並行:對確認違規者進行懲處,並提供受害員工心理諮商或工作調整協助。
✅ 提醒:若雇主未採取有效措施預防霸凌,除了需負擔員工精神損害賠償,也可能在勞檢時被裁罰,損害公司聲譽。
五、心理層面的影響與復原之道
職場霸凌不僅是法律與制度的問題,更深刻地影響受害者的心理健康。長期的霸凌可能導致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自我價值感低落,甚至影響家庭關係。
- 心理壓力來源:來自持續的羞辱、孤立,或害怕失去工作的焦慮。
- 復原建議:受害者可透過心理諮商、支持團體或專業教練重建自信,並學習自我界線管理技巧。
- 企業責任:除了法律層面的補償,企業也應提供心理健康資源,例如定期員工關懷、設立心理輔導熱線。
六、主管與同事的角色
職場霸凌不僅是施暴者與受害者之間的問題,旁觀者與主管也扮演關鍵角色:
- 主管:應具備衝突管理能力,能即時調解與處理霸凌事件。
- 同事:若目擊霸凌行為,應勇於通報,避免因沉默而助長霸凌文化。
- 組織文化:培養「互相支持」的氛圍,讓霸凌行為無所遁形。
七、從預防到企業文化轉型
要真正杜絕職場霸凌,企業必須從預防做起,進而轉化整體文化:
- 建立安全對話空間:讓員工可以安心反映問題,而不必擔心報復。
- 績效評估改革:避免以恐嚇或羞辱方式達成績效目標,轉向正向激勵。
- 文化宣導:透過內部宣傳、強調「尊重」、「平等」的價值觀。
八、他國如何防治職場霸凌
國際上不少國家已針對職場霸凌制定專法,例如:
- 日本:2020 年實施《防止職場霸凌法》,強制企業建立申訴與調查機制。
- 歐盟:許多國家已將職場霸凌納入職安法範疇,強調員工「人格尊嚴權」。
- 借鏡啟發:台灣雖無專法,但可參考這些制度,強化預防措施與企業責任。
結語:讓法律成為職場文化的地基
健康的職場應該是互相合作、彼此尊重的空間,而非充滿恐懼與壓迫的戰場。法律的存在並非限制企業管理,而是協助管理者在合法且人性的範圍內進行決策。
唯有透過制度建設、法律教育與文化推廣,才能真正建立「零霸凌」的企業環境。當每位勞工都懂得運用法律保護自己,企業才能在公平、安全的基礎上永續成長。
📚參考資料
- 《勞工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之一
- 《民法》:第195條
- 《刑法》:相關條文(侮辱罪、強制罪、傷害罪、恐嚇罪)
- 《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2條
- 《我國與日韓法制比較》:日本防霸凌法、大修 OSHA 草案、亞洲政策探討
- 《台灣行政院勞動部》:防制職場霸凌指引2018
- 《防止職場權力騷擾相關法律》:日本厚生勞動省 (2020)
移工入境規定多,有任何移工引進問題,人力萬事call萬通 服務專線0800-600-885
人力仲介 |外國人、 外籍看護工、 家庭幫傭、 產業廠工、 監護工 、人力派遣、創業加盟、移工宿舍 、農業移工 等最棒的外籍移工申請 服務請找萬通人力 移工仲介
加入Line@官方帳號 好友 或
搜尋 ID @job55555 獲得更多移工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