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Relevant News
Relevant News
▲移工來了就走,為什麼要大費周章教育他們?One-Forty創辦人陳凱翔觀察到,這早已不是人權問題,更是台灣企業的機會點。
🕮 1989年,台灣正值經濟起飛,卻面臨嚴重勞力短缺,首度以「專案」引入第一批營造業移工。3年後,《就業服務法》通過,移工來台正式合法化,截至2020年3月,在台移工已逼近72萬人。
過去30年來,他們在產線的機台旁、遠洋的漁船上、阿嬤的輪椅後,撐起了台灣的經濟。然而,移工仍是許多人口中的「瑪麗亞」、「廉價勞工」或「來搶工作的外國人」。
今年4月底,行政院因應缺工荒,推出「移工留才久用方案」,期待移工不再只是「過客」,更有機會成為永久居留的人才。
政策轉向了,但台灣的企業和員工,顯然尚未做足準備。
為了搭起移工與台灣的橋樑,陳凱翔在2015年創立了One-Forty(社團法人台灣四十分之一移工教育文化協會),打造全台最大的東南亞移工學習社群,不只幫助他們學習中文、認識台灣文化,更能培養實用的商業知識與技能,發展更好的職涯。目前,One-Forty的移工學員已經超過7萬位,等於每10位移工,就有1人正透過陳凱翔的組織進修。
過去7年,One-Forty持續深耕第一線,雖然全職員工不到15人,但從勞動部、外商公司、企業人資到學校老師,卻都紛紛向他們尋求合作。
一直以來,移工對台灣顯然是越來越重要的。One-Forty創立時,移工的人數才50萬人,現在已經有70萬人,每個人平均一待就是6~8年。很難想像台灣的社會沒有移工,要怎麼運作下去。
這兩年因為疫情,我們感受到社會上有很兩極的聲音。
一方面,當移工進不來了,很多雇主其實非常焦慮、督促著政府要開放。另一方面,去年剛升三級警戒時,很多人把移工視為「防疫破口」,民眾的偏見也急速上升,但同時,有另外一股行動喊出「同島一命」,讓台灣人看到,移工雖然是外國人,但他們跟我們生活在同樣的地方,不該分你我,這是讓我特別感動的。
剛好在今年,政府推出「留才久用」政策,這是移工在台灣30年來第一次有機會轉為「永久居留」,這是很大的突破。未來台灣社會看待移工的角色,不再只是「過客」,更要重新思考我們跟他們的關係。
現在很多半導體與科技公司,都有上千位移工。我觀察到,愈來愈多企業不只是出於「人權」的原因而善待移工,而是意識到,若能讓移工在工作上有更好的適應、與台籍員工更平等的互動,效率不但會更好,也能讓企業有更永續的發展。
過去幾年來,One-Forty常常被企業人資找上,希望我們能協助培訓移工。原因是,傳統人資的作法無法直接套用在移工身上,光是語言翻譯、不同宗教、不同國情文化⋯⋯都是門檻。
有些企業,不一定是有痛點,而是觀察到ESG和D&I(Diversity and Inclusion, 多元共融)的趨勢,想找出他們能做到的獨特行動。
比如說,高雄的福興工業已經聘用移工20多年,我們一起發想了專屬內部移工的「夢想提案計畫」,補助移工實現想在台灣完成的目標。有人想辦畫展、有人想開演唱會⋯⋯,更特別的是,我們和福興還在駁二特區合辦了攝影展,讓高雄的居民認識移工的故事。
近年,D&I的趨勢也是許多外商與我們合作的原因。例如,做腳踏車避震器的瑞士商FOX(弗克司),在台灣有200多位移工,就找我們一起設計活動,幫助FOX的台籍員工更認識移工。
可以看到,以前台灣談「多元共融」是談「性別平權」,但下一步就是「多元族群」了。
市場上有很多聲音,希望政府開放更多移工進入不同產業,目前還侷限在家庭照護、工廠、漁船等等,但包含農業、飯店業都面臨缺工,所以討論也在持續中。
另一方面,我們觀察到不少企業想到東南亞發展,很需要會說中文、熟悉台商運作的當地人來擔任第一線的基層主管,而這些在台灣工作了8年、10年的移工,就是很適合的人才。有些企業會請One-Forty尋找準備返國的移工,在台灣事前培訓、對接當地所需。這對企業和移工來說,都是很正向的循環。
同時,移工在台灣有超過70萬人,其實是很大的消費市場,有更多企業開始把移工視為「消費者」。尤其是電信公司和金融業,常常找上我們,但近年,我們也和故宮、台北101這些景點合作。我們替故宮拍了第一支印尼文的宣傳片、在101觀景台增加了祈禱室,甚至設計開齋節的圖騰視覺⋯⋯。這不只是為了拓寬客源,也為移工創造了更好的在台經驗。
以前我們把移工當「勞工」(Labor);下一個層次是「人才」(Talent),
要把人留下來、持續培養;再下一個階段就是「大使」(Ambassador),讓移工把對台灣的好印象傳播出去。
最基本的同理心一定要有。One-Forty做7年了,還是有很多人問我們:「你們為什麼要幫助外國人?他們來搶台灣人的工作耶!」但換個角度來看,就是因為還有這些批評,所以我們做的事情還有價值。
疫情過後,移工人數勢必會繼續上升。我們能做的是,在更多的開放前,打破整體社會對移工的負面印象,不能只把他們視為廉價的勞動力。否則,隨著產業更開放,會產生更多社會問題,這些問題不一定是移工造成的,而是因著大眾的嫌隙而生。
這其實是國際性的議題,全世界每一個國家、每一座城市都同樣在思考。
我們發現,有愈來愈多年輕人嚮往從事社會創新。不過在台灣,大家想到非營利組織,普遍印象就是很窮、沒薪水、很悲情,但這並不是唯一的方式。
所以從一開始,One-Forty就有一個願景是要「重新設計NGO」。
第一,我希望One-Forty是很鮮明的品牌,所以我們很注重設計、影像、Storytelling(說故事的技藝),透過建立很棒的品牌、發起創新的行動。
再來,在薪水上,雖然沒辦法做到跟Facebook、跟Google一樣,但至少和選擇一般公司的條件是相同水準的,不會讓人覺得是來「犧牲奉獻」的。
另外,要讓年輕人培養能「對接業界」的專業。在這裡,不只是有熱情、有愛心就可以,我們期望大家是「專業的非營利工作者」。
過去我們有同事,在One-forty負責募款,下一份工作就進入外商做行銷;也有來自馬來西亞的同事,過去在這裡寫文章,後來就進到媒體業寫國際議題⋯⋯。以前所謂的第一部門、第二部門、第三部門,界線已經越來越模糊了。
到現在,我還是覺得工作很好玩、也有很多挑戰。而我相信年輕人也喜歡挑戰,尤其是有價值的事物。
◆資料來源/ Cheers快樂工作人
移工入境規定多,有任何移工引進問題,人力萬事call萬通 服務專線0800-600-885
人力仲介 |外勞、 外籍看護工、 家庭幫傭、 產業廠工、 監護工 、人力派遣、創業加盟、移工宿舍 、農業移工 等最棒的外籍移工申請 服務請找萬通人力 移工仲介
加入Line@官方帳號 好友 或
搜尋 ID @manstrong_885 獲得更多移工相關資訊!
更多【移工新聞】